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实验室有哪些?
日期:2024-07-04 15:06:00发布人:本站浏览数:1933
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人工智能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
国内涉及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实验室目前有6家,分别是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7年12月,科技部批准依托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建设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将推动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整合认知智能领域的源头核心技术、科技人才和行业数据资源,助力我国在认知智能的技术和产业走在世界前列。
该实验室始终坚持在深度学习、语法和语义分析、知识图谱 及其自动构建算法、常识推理、机器阅读理解、知识问答、知识表示和推理等认知智能核心算法上突破现有技术瓶颈。目标通过本实验室引领和支撑本领域企业核心技术研究成果在实践中进行广泛的实践检验,特别是在人机交互、教育、医疗、司法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国际领先的原始创新基础上,以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增长提供核心动力。
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为了解决中国人工智能基础支撑能力不足等问题,2017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由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牵头筹建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实验室共建单位包括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该实验室将着重发力深度学习技术、计算机视觉感知技术、计算机听觉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新型人机交互技术、标准化服务、深度学习知识产权七大方向,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研究机构,从研究突破、产业合作、技术成果转让、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升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整体竞争力。
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同意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作为承担单位,建设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这是我国类脑智能领域迄今唯一国家级科研平台,居于全国领先地位。实验室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要建设内容。实验室的成立填补了中国类脑智能领域创新能力工程实验室的空白,实验室未来的发展也将进一步提升人工智能技术的科研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有效促进中国智能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围绕提升我国信息处理技术的类脑程度与智能水平的迫切需求,建设类脑智能技术应用研究平台,支撑开展类脑认知与神经计算、类脑多模态感知与信息处理、类脑芯片与系统、量子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等技术的研发与工程化。通过建立脑认知和脑模拟技术研究与试验平台,形成国内一流的科研环境,培养和汇聚类脑智能高端技术人才,主动承担国家和行业重大科研项目,在智能信息处理、智能机器人、类脑芯片与系统等重点研究方向不断取得关键技术成果并推广应用,构建类脑智能技术与应用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和标准体系,形成可持续的产学研系统创新机制,为推动类脑智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清华大学,实验室于1987年7月筹建,1990年2月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运行。
主要从事人工智能方法的基础与应用基础,包括智能信息处理、问题求解、计算语言学、智能控制、模式识别与神经网络。人工智能应用与系统集成技术,包括智能机器人、智能人机交互,以及声音、图形、图像、文字与语言处理等。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科研任务,一些研究已达到国际水平,如:”具有交互和自学习功能的脱机手写汉字识别系统和方法”、”人工智能问题分层求解理论及应用”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和自然科学奖。
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1988年正式通过国家验收,是北京大学建立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以实现高度智能化的机器感知系统为目标,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机器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领域开展具有多学科交叉性质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同时注重以原创性的研究成果推动技术创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1.在机器视觉领域开展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图像与视频压缩、生物特征识别与信息安全、三维视觉信息处理、智能人机交互等研究;
2.在机器听觉领域开展机器听觉计算模型、语音语言信息处理系统、人工神经网络及机器学习等研究;
3.在智能信息系统领域开展计算智能、多媒体信息的数据组织与管理、数据挖掘和网络环境下海量信息的集成等方面的研究,为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提供工具和环境;
4.视觉与听觉的神经计算模型和生理心理基础研究主要从生理与心理学的角度探索视觉与听觉的感知机理,为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提供基本理论和方法。
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4年由国家计委批准筹建,1987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依托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实验室以模式识别基础理论、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以及语音语言信息处理为主要研究方向,研究人类模式识别的机理以及有效的计算方法,为开发智能系统提供关键技术,为探求人类智力的本质提供科学依据。成立二十多年来,我们始终将“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瞄准国际学科前沿,开展模式识别领域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建设国际一流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使其成为国内外著名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为我国信息高科技的发展提供知识、技术与人才储备”作为实验室的发展目标,努力将实验室建设成为一个高水平的、国际化的科研基地。